NTP是網絡時間協議,用于幫助設備和設備之間進行時鐘同步,使得網絡中設備的時間保持一致。每一臺設備既可以接受其他時鐘源的同步,也可以同步其他設備的時鐘,還可以和本地時鐘進行同步。
在NTP網絡中有一個概念很重要,時鐘層數。系統的時鐘層數取決于設備到時鐘源所經過的時鐘服務器的數量,它的取值范圍為1~16。層數為1的時鐘準確度***高,準確度從1到16依次遞減;NTP一共有四種工作模式:服務器/客戶端模式、對等體模式、廣播模式和組播模式。
現在給大家重點介紹NTP的服務器/客戶端模式和對等體模式,并用實驗給大家演示他們的區別。
首先介紹服務器/客戶端模式:
在該模式中客戶端會向服務器發送時鐘同步報文,服務器收到后會進行回應,客戶端再通過應答報文將時鐘同步到服務器,并且將自己的層數設備為服務器的層數加一。注意:只有客戶端可以向服務器同步,服務器不能向客戶端同步。
如圖:現在在RT1和RT2上布置服務器/客戶端模式,RT1作為服務器,參考本地時鐘,層數設置為5,RT2為客戶端,向RT1進行同步。
[1]開啟RT1ntp功能,配置RT1參考本地時鐘,層數為5 。
配置RT1參考本地時鐘
[2]開啟RT2ntp功能,在RT2上配置服務器地址。
RT2上配置服務器地址
[3]通過命令在RT2上查看是否同步到RT1,可以看到clock status狀態是synchronized(已同步),層數自動加一,為6 。
RT2上查看是否同步到RT1
現在介紹對等體模式:
在對等體模式中,設備分為主動對等體和被動對等體,主動對等體是主動發送同步報文的一方,但是這并不代表,主動對等體一定是被同步的一方!簡單點說:主動對等體是一個開朗的人,被動對等體是一個很害羞的人,所以會由主動對等體去主動和被動對等體打招呼(同時進行自我介紹:是否已經同步、層數等),同樣被動對等體也會很禮貌的給予應答(同時進行自我介紹:是否已經同步、層數等);這樣一來一回兩個人就認識了,并且了解了對方的信息;之后他們會判斷對方的層數和對方是否已經同步,然后由未同步的一方向已同步的一方進行同步;如果兩人都已經同步,則由層數高的一方向層數低的進行同步。
值得注意的是被動對等體在配置的時候類似上面介紹的服務器,不需要做特殊的配置,而主動對等體需要配置上被動對等體的可達地址。
RT2和RT3上布置對等體模式
現在接著上文在RT2和RT3上布置對等體模式,RT3作為主動對等體,參考本地時鐘,層數設置為2,RT2無需做特殊的配置,做為被動對等體。
現在,大家可以思考下RT2究竟是向RT1進行同步,保留原來的層數6;還是向RT3同步,改層數為3?
我們來做實驗進行驗證。
[1]在RT3上開啟NTP,配置RT3參考本地時鐘,層數設置為2,配置RT3為主動對等體,主動去認識RT2 。
配置RT3參考本地時鐘
[2]在RT2查看發現RT2現在是和RT3(192.168.1.1)同步的,層數自動變成2+1=3。
對等體雙方會判斷對方的層數和對方是否已經同步
這也符合了我們之前說的:對等體雙方會判斷對方的層數和對方是否已經同步,然后由未同步的一方向已同步的一方進行同步;如果兩人都已經同步,則由層數高的一方向層數低的進行同步。
掃一掃咨詢微信客服